——關於我們——

About Us


關於竹

關於竹

竹子在南亞、東南亞和東亞具有顯著的經濟和文化意義,被用作建築材料、食物來源和多功能原材料!

竹子是地球上生長最快的植物之一,據報導在 24 小時內生長速度為 100cm(39 英寸)。然而,生長速度取決於當地的土壤和氣候條件以及物種,溫帶氣候下許多常見竹子的更典型生長速度在每天 3-10 cm(1.2-3.9 英寸)範圍內在生長期。主要生長在氣候溫暖的地區,亞洲存在著廣闊的田地。一些最大的木材竹可以長到 30 m(98 英尺)以上,直徑可達 15-20 cm(5.9-7.9 英寸)。

與樹木不同的是,單個竹莖或稈從地面以全直徑長出,並在三到四個月的單個生長季節長到全高。在這幾個月中,每個新芽垂直生長成莖,直到達到大部分成熟高度時才分枝。然後,分支從節點延伸並發生葉出。在接下來的一年裡,每個稈的漿壁慢慢變硬。在第三年,稈進一步硬化。芽現在被認為是一個完全成熟的莖。大約 5 到 8 年後,稈將倒塌和腐爛。這段短暫的生命意味著稈可以在大約三到七年內收穫並適合用於建築。在隨後的幾年中,單個竹稈的直徑不會比第一年更高或更大,並且它們不能替代因修剪或自然破損而損失的任何生長。竹子具有廣泛的抗寒性,具體取決於物種和地區。

用於建築目的的竹子必須在稈達到最大強度且汁液中的糖含量最低時收穫。收穫最好在旱季結束時,也就是雨季開始前幾個月。

在亞洲文化中,竹子的長壽使其成為中國長壽的象徵,而在印度則是友誼的象徵。“四君子”(竹、蘭、梅、菊)之一的竹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甚至被視為君子的行為楷模。由於竹子具有挺拔、堅韌、空心等特點,人們賦予竹子以正直、優雅、質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什麼是竹?

化學成分:

竹子是草科中開花的多年生常綠植物部落。巨竹是草科中最大的成員。它主要由纖維素和木質素組成,分別約佔70%和20%。

解剖結構:

 竹稈橫切面的結構特點是維管束眾多。維管束的大小在內層和中層大而在外層小而密。

纖維結構 :  

 纖維長度主要在1.6-3.1mm之間。較老的竹子有更多的短纖維。與中間層和內層相比,外層也是如此。

物理和機械性能

在竹子中,沒有射線或結節,這使竹子在整個長度上的應力分佈更加均勻。

比重 (SG) 是物質密度的量度。物質的比重是其密度與水的密度的比較。竹子的比重在 0.4 到 0.8 之間。竹子的水分含量很高。青竹可能具有 100% 的水分(基於烘箱乾燥重量),最內層的水分可能高達 155%,外圍層的水分可能高達 70%。從頂部 (82%) 到底部 (110%) 的垂直變化相對較小。

通常通過接觸角測量來評估的潤濕性與附著力呈正相關。竹材外表面接觸角最大。中間層具有最低的接觸角。

竹子的比重和彎曲性能從一年生到五年生稈,從內層到外層,從底部到頂部都在增加。外層比內層對支撐竹子的作用更大。抗彎強度與 SG 有很強的正相關關係。平行於縱向的壓縮特性明顯高於垂直於縱向的壓縮特性。

竹子的特性

竹子最傑出和最有用的特性可以描述為:

• 可再生性:竹子不是木頭,而是草。莖可在 5 年內收穫。

• 可持續性:收穫母株後,新芽繼續從根係發育

• 均勻分佈的應力:在竹子中,沒有射線或結,這使竹子在整個長度上的應力分佈更加均勻。

• 連貫的外觀:沒有射線或結節,其自然外觀光滑連貫。

• 低密度:比重 (SG) 是物質密度的量度。物質的比重是其密度與水的密度的比較。竹子的比重在 0.4 到 0.8 之間。它很輕。

• 高潤濕性:與附著力呈正相關。潤濕性高,可將竹條粘牢。

• 彈性:竹子具有彈性且非常耐用。

• 高耐磨性:具有高耐磨性。

• 可食性:幼竹筍長期以來一直是食物供應。用作廚具時無需擔心材料安全。  

 

 

公司電話:(02)2722-9699 公司傳真:(02)2758-4566 信箱:foliyoco@gmail.com

copyright Ⓒ 2022 豐裕有企業有限公司